2019-11-26 17:30:07 小编
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,无论我走到哪里,都流出一首赞歌……”11月21日上午,上书房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传出悠扬的歌声,滨海区老年大学声乐课程开课了。教室内歌声悠扬、气氛和谐,一派其乐融融的欢乐景象。鹤发童颜,精神矍烁,轻歌曼舞,霓裳飞扬。30多名爱好音乐的老年人齐聚一堂,随着老师弹奏的钢琴曲放开歌喉,以课会友,重拾“背上书包上学堂”的乐趣。这是滨海区办好“家门口老年大学”,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。
放歌新时代,筑梦夕阳红。为进一步提高全区老干部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能力,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,经过滨海区党工委组织部的精心筹备和积极推进,滨海区老年大学目前已建成并试运行,教学地点设在上书房小区党群服务中心,本学期开设了声乐和书法2门课程,吸引了周边70余名老年人踊跃报名参加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滨海区老年大学是滨海区历史上的第一所老年大学,以“老有所教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”为办学方针,以“增长知识、陶冶情操、丰富生活、促进健康、服务社会”为办学宗旨,通过丰富生动的课程全力为滨海区老年人搭建良好的文化养老平台。经过多方考察了解,滨海区老年大学首期选聘了两名业务水平高且热心公益的老师,分别担任声乐和书法课程的志愿服务老师。老年大学的学员们都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,大家学习热情高涨,互帮互学、互相鼓励,气氛和谐融洽,实现了老有所乐与学有所成的紧密结合。
在当天上午的声乐课程中,被滨海市民誉为“滨海百灵”的王玉莲老师,不仅教会老人们发音、调息、微表情和如何放松等常识,还以钢琴伴奏,带领老人们学唱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让大家在欢歌笑语中开启了新的大学生活。“退休之后很难找到共同的组织,现在家门口开了个‘老年大学’,既能和大家一起学习,也便于照顾家里。”家住上书房小区的刘爱凤,今年56岁,她开心地告诉记者,她同时报了音乐和书法两个班,儿女们支持,自己也喜欢,感觉晚年生活越来越精彩。采访中,王玉莲老师表示,她对下一步的声乐教学有个大胆的想法,她想组建一支滨海老年合唱团,填补滨海区没有老年合唱团的空白,给更多老年人带去快乐,这一想法得到了学员们的大力支持。
当天下午,30多名喜欢书法的老年学员们齐聚书法课堂,一起挥毫泼墨,练字养性,互相探讨,互相学习。“毛笔书法是我国的一门艺术,想要写好毛笔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如今能在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,接受名师的教诲,和众多老年朋友成为同学,互帮互学,互相鼓励,感到无比幸福。”今年81岁的丛建滋老人,原是一名人民教师,退休后喜欢上了书法,听说老年大学开设了书法课程,她第一个报名参加。她还将自己的作品和课堂上一些有趣的事情发到“朋友圈”,同学们都说她是个时髦的老太太。“对于书法,大部分学员都是零基础,我们从最基本的线条开始,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,大家都会有很大收益。”教授书法课程的志愿服务老师范祚广,是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。课堂上,他带领老人们从铺纸、调墨开始,教大家画“蚊香”,鼓励学员们以休闲的心态对待书法。
“本学期,老年大学在每周二和周四全天开课,面向全区50周岁以上的人群,开课以来,报名的人员还在不断增加。大家的学习劲头和热情都特别高涨,都渴望在老年大学里学到知识,发挥余热,安享晚年。”滨海区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老年人对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,到老年大学学习,不仅可以打发退休后的时光,还能学到新技能、交到新朋友,因此很多老年人都热衷于到老年大学学习。
据了解,下一步,滨海区老年大学还会开设舞蹈、绘画、摄影等课程,继续扩大规模,推进大家洼街道分校、央子街道分校建设,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大学的愿望。同时,滨海区老年大学还将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,使老年大学真正成为滨海区老年朋友们喜爱的精神乐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