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6-09 16:13:24 小编
诸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2.4%,其中超过62%的居住在农村。近年来,该市积极推动老年教育向乡村延伸,探索创新农村老年大学办学模式,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,更好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,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,激发了社会活力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。
整合优质资源,推动农村办大学。融合社区学院、老年大学优势,整合利用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、党群服务站、搬迁学校、家庭学习中心户等公共资源,建成镇街老年大学16处,艺术特色校区1处、农村社区老年大学29处,真正实现农村老年人“家门口上大学”。目前,全市共有5处老年大学荣获县级以上规范化示范老年大学,其中百尺河老年大学获第二批全国社区教育特色学校。依托王尽美党性教育基地、刘家庄抗战纪念馆、臧克家故居等7处红色教学现场,组织党员志愿者义务讲解传播王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、党史等红色文化,进一步开辟延伸老年教育课堂。发挥蔡家沟艺术试验场、小展村年画村等特色村的教育服务功能,选树培育管炳圣银杏日记收藏馆、袁增海尚德民俗博物馆、孙宝田农民根雕艺术学会等家庭教学点,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。全市已设立村居、家庭教学点86个,较好满足了农村老年人就近上学需求。
配强师资力量,优选民师登讲台。除社区学院教师、驻地中小学教师、市老年大学选派教师外,还重点筛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、非遗传承人、有绝活儿的民间艺人、一技之长的“土专家”等,专门开设特色课程;面向社会发布招聘社区老年大学教师公告,选聘社区老年大学后备教师,丰富社区老年大学教师人才库。目前全市有各类老年大学教师192名,后备教师117名。建立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共享交流机制,农村社区老年大学教师经常到市老年大学集中培训、跟班学习,市区老年大学选派优秀教师下乡帮教、交流辅导,并根据社区学校需求和特色进行订制辅导,构建形成城乡老年大学之间师资互通、教材互通、游学互通、人才互通格局,提升了农村老年大学教学水平。
创建特色课堂,增强学习吸引力。社区老年大学除开设书法、绘画、摄影、广场舞、声乐、医疗保健等常规休闲娱乐课程外,突出非遗文化传承等地方特色,开设诸城派古琴、诸城茂腔、密州黑陶、诸城柳编技艺、诸城派东路大鼓、白龙山根雕技艺等特色专业课程,既丰富了老年大学教学实践,又保护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目前,已开设专业班级220多个、学员8500多人。坚持游学常态化,成立老年大学游学服务中心,走出去开辟“第三课堂”,先后组织摄影班走进春江农业生态园、绘画班体验蔡家沟艺术试验场、形体旗袍班走进青岛西海岸“童梦香村”牡丹园等游学活动19次,让学员们在漫游、乐学中体验多彩文化、多样生活,进一步增强老年朋友的幸福指数。
指导农业生产,开辟增收致富路。将果茶种植、瓜菜生产、畜牧养殖等农业课程编写成教材,进入老年教育课堂,帮助学员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实际问题。百尺河镇老年大学教师王世业开辟草莓种植课程,免费传授给老年大学学员,并把自家草莓大棚基地作为实习场所,现场予以教学指导,堂效果非常突出。在他的影响下,周边5个社区20多家农户发展草莓大棚50多亩,每年户均增收2万多元。目前全市已开设花卉草莓茶叶种植、生猪肉鸡肉牛养殖、蔬菜肉食深加工等农业课程30多个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3000多万元。实施“助推出彩农家人”培养策略,引导农村社区老年大学把教学课堂拓展到合作社、养殖场、田间地头,现场指导培训,传授种养技术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学员庄洪山边学习边生产,流转土地300多亩开展蔬菜规模种植,将老年大学所学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。学员沈清林利用所学,注册成立了诸城市肉驴养殖合作社,带动全村20多户走上致富道路。